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专栏 > 我为“十三五”增添正能量

向党交份答卷——贺正祥

发布时间:2021-07-22 11:21:54 信息来源: 晋城市老干部信息网

我今年87岁了,是个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举国上下同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感到非常高兴。趁此机遇把我跟着共产党同成长的岁月里所取得的微薄成绩,向党作个汇报。

一、增产了粮食

踏上新征程,走好第一步。

1963年春节后的一天,县委领导叫我谈话,让我到巴公公社任主要负责人。我由县委办公室干事一下提升为正科级干部,心里忐忑不安,思虑重重,又是喜来又是忧。喜的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忧的是觉得难以胜任。因为巴公这个位置很重要,既是全县最大的公社,也是出了名的先进公社,又是粮食主产区。我还年轻,一没领导经历、二无实战本领,没经历过磨练与风吹雨打,怕做不好工作给组织上丢脸。

为不辜负党对自己的信任与期盼,怀着满腔热情,抱着一定把工作搞好的勇气和决心,走上了新的征程。到岗后,我严守党的规矩,小心谨慎,以身作则,率先示范。遵照毛主席“到群众中去”的教导,走村入队,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劳动边调查研究,访民情、摸民意,嘘寒问暖。晚上重温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论调查研究》《为人民服务》等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这里的粮食单产较低。原因有三:一是耕地土壤板结厉害,庄稼扎不下根,发育不良,不能茁壮生长;二是肥料上的少,质量差,农作物吃不饱,营养跟不上,秆瘦叶黄,不发旺;三是虽有水利条件,但工程、机械缺胳膊少腿不配套,利用率低,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找准问题,也就找到了工作突破口,抓住主要矛盾,对症施治。首先在“土”字上下功夫挖潜力。唤醒沉睡的土地,搞土地革命,对所有耕地进行机耕、铣翻深度八寸。二是探取有效措施,大搞积肥。制定政策,落实责任,人人有任务,肥料有质量,好肥高价、劣肥低价,超额有奖、完不成受罚;同时增加施肥数量,提高质量。三是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实现工程、机械、渠系、人员专业化管理四配套;提高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经过连续治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到1965年,全公社粮食亩产量436斤,总产3672万斤,亩产与总产分别比1963年提高了140多斤和30%以上,是全县粮食产量最高的公社。除超额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外,社员人均分到口粮400多斤,是集体化以来分到最多的一年。

1965年底,在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的表彰全省农业战线劳模大会上,授予巴公人民公社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二、改变了一个落后公社

开局起好步,见到新气象。

1977年元月底,组织上把我派到被“四人帮”破坏严重的陈沟公社任领导。陈沟在历史上以“红果之乡”之称名震省内外。但当时我面临的情况却是粮减产、果欠收,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活困难。全公社有半数以上的大队班子一盘散沙。有的互相争权夺利、有的躺倒不干,有的故意闹事;部分大队穷得可怜,就连给红果树打农药的钱都拿不出来;少数社员因没粮吃闹饥荒,千疮百孔。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面对现状,我一方面从整顿各大队班子入手,解决软、懒、散问题,打好组织基础。并从公社、大队、一直到生产小队层层动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渡过难关出谋献策,不喊口号,不唱高调,实事求是地提出各队当年的奋斗计划。另一方面,积极主动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同时发动群众对历年来塌陷、冲毁、荒芜了的耕地与失修了的红果树,全面进行深耕细作和整技、涂白、修复管理。随后,我与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单位赊来化肥、磷肥几百吨,解决了耕地和红果树急需肥料的问题。扫清了前进路上的障碍,使得大队干部思想情绪逐渐安定下来,一股劲地投入到了抓农业生产上来。社员们看到我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自觉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与干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攻坚克难,秋后有了好收成。粮食增产了,红果丰收了,社员分的粮食多了,也有钱花了,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公社党委乘势而上,再鼓干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出“大战三年粮食亩产400斤,红果产量达到70万斤,红果树发展到3万株”的奋斗目标。由于目标定的顺民心、合民意,大家一致拥护,并积极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一场为夺取粮果更大丰收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公社热火朝天展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公社、大队两级一把手亲自挂帅督导,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与群众滚在一起,奋战在田间地头。公社干部除留下值班的,全部深入到第一线,领导包片、干部包队,与民并肩作战。

经过驰而不息的顽强拼搏,到1980年粮食亩产423斤,比1976年翻了一番;红果产量超过80万斤,是1976年的3倍还多;红果树发展到将近4万株,是1976年的3倍半。创下三项历史新高,壮大了集体经济,公社企业从无到有,建起了果品加工厂、果树育苗场、磷肥厂等,不少大队还办起了各种加工小作坊,满足群众需要。大部分社员过上了宽裕生活,家里有余粮,银行有存款。随后,还发动群众义务修成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通了客运班车,老百姓不用再步行进城了。由于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县委、县政府还召开了现场会,把这里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三、稳定了市场物价

扬帆再起航,荣誉登上榜。

1981年元旦刚过,组织上调我到县物价局任职。当时市场刚刚放开,秩序混乱,物价波动较大。生意人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国家法规,搞不正当竞争,漫天要价,随意涨价,价格居高不下,群众难以承受,意见纷纷。物价局又是组建不久的新单位,功能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人员缺位多,工作不全面。只管订价、审价、批价(以价论价),不管市场监督管理,市场出现“一窝蜂”现象。县级各业务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公司价格体系不健全,物价人员缺乏。尤其是零售单位无人管理,价格处于自流状态。我不懂业务,是外行,工作内忧外患像一团乱麻。特别是外患,风大浪急,市场价格一涨再涨,势不可挡,形势严峻,不管不行。

为尽快扭转局势,维护全县人民的切身利益,我扛起责任,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首先层层建立物价组织,配备物价人员,订立规章制度,组织学习物价法规,以法治价。其次治外,白天深入基层,走市场,跑商店,看摊点,访民意,听民声,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实际情况;晚上依据物价法规,照镜子剖析原因,构思整顿框架,琢磨解决办法,谋划治理方案。最后开方下药,对症治病,把存在的问题、情况和治理办法写成报告,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详细汇报,得到重视与大力支持。县委立即拍板指定县委分管领导坐阵,物价部门主办,工商、公安、财税、工业、供销、商业等部门紧密配合,迅速抽调人员组成一支大军。经过培训明确任务,在全县打了一场物价大检查、大整顿、大治理战役,很快刹住了涨价风,市场物价走上正轨。大家说这是场及时雨,下得好!

物价,牵涉到每个人的利益。稳定市场物价,是物价部门的使命与担当,不能掉以轻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市场物价长期稳定,要毫不动摇走下去。为此,我们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多措并举,出了一条新路,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物价监督管理办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保障了市场价格一直在合理区位稳定运行,使广大人民在日常生活消费上有安全感和满意度。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1983年,晋城县的物价工作获得了大丰收。二月被晋东南地区评为三连冠,三月、四月,地区和省里连续两次召开现场会,把晋城的经验在全区全省推广;五月,省里召开的表彰全省物价工作先进会议上,晋城县被评为先进集体,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八月,国家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全国物价工作先进大会上,授予晋城县物价工作先进集体,晋城县成为全国物价工作先进县,为晋城人民赢得了荣誉。

四、老有所为,余热生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99年我退休了,由忙碌工作转向强筋骨、健体魄、摆弄院里“小菜园”的休闲生活。我爱好学习,家中订有多种报纸和杂志,每天看书读报,看电视新闻,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一天不能少。当和同样退下来的老同志闲聊时,听到有些人对时事不满发牢骚,我萌生了自己是个老党员、有点文化、还能为党宣传正能量的想法,于是自愿当起了义务宣传员,把党和国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传播给周围邻居、同事、老友,让大家知道国家大事,明辨是非。特别是宣传建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大家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知足常乐,感恩党和国家。同时我还寻找资料,编写了一些文章,送去报社、杂志社,每年都能发表几篇。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的征文被市老干局评为一等奖第一名,市委改革办评为二等奖。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中,我的文章被市老干局评为优秀奖。虽然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党员应尽的义务,却获得了社会好评和不少荣誉,先后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优秀退休干部称号。

回首走过的路,问心无愧,作为一个老党员,可以这么说,我向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电话:(0356)219522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西街

版权所有:中共晋城市委老干部局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