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学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12-28 09:53:12 信息来源: 晋城市老干部信息网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田志勤

2020年12月14日16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部分老干部在阳城县皇城村太岳干部学院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了以后很受启发,感受很深,我就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说两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认为2035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必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对于我们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之举,也是着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大势所趋。

我们晋城市截止2019年底,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万吨,已是连续五年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809元,连续十年增长,已建成小康村200多个,已有64335口人和200个村脱了贫,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021513万元,一堆非常鼓舞人们的数字,我市农村面貌的变化,脱贫攻坚成效有目共睹。但是,面对现实农村也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农村社会发生结构性变迁,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封闭保守的社会格局被打破,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出现。特别是随着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中的新型社会矛盾的逐步凸显,群众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参与和监督村级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因此,新时代如何找到各阶层利益的最佳契合点,帮助、引导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

2、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突出,化解难度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以家庭和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为主。

3、干群关系紧张、各种矛盾增多。

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等导致的群众与政府相关部门、单位间的矛盾纠纷,村民选举纠纷、医疗纠纷、环境保护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不断,甚至存在大量的群体性矛盾冲突。

4、精英人口的流失使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弱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农村人口净流出加剧,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村精英“离土又离乡”,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人才短缺、社会治理主体弱化,农村劳动弱化,种田后继无人的可能性很大。

5、农村土地抛荒、各项农田基本建设停滞不前。

不少乡村耕地面积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土地荒芜,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广种薄收,农作物单位面积减产,边远山区山猪等野兽扰民害粮无人过问。

尽管目前农村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但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还是在农村。面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矛盾,化解这些矛盾,关心农业、关心农民,亲近群众,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通过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村民关系,党群关系,坚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到203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12月20日

 

电话:(0356)219522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西街

版权所有:中共晋城市委老干部局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