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九七七年
发布时间:2020-08-19 16:32:28
信息来源:
晋城市老干部信息网
我岀生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东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9年参加工作在陵川一中任教,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休。我历任中学教师,中心校长到联合校长;从乡镇党委秘书到乡公安主任,纪检书记;从乡党委副书记到县委党史办,组织部干事。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上我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曾多次受到上级颌导表彰和奖励,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但我终身难忘的往事就是下乡驻队吃派飯。
1977年春,我在陵川县西河底乡任公安主任时,领导谈话派我到南沟生产队下乡驻队。该生产队35户,145口人,335亩土地。那时,机关干部下乡驻队,都是自带被子和一切生活用品。到了南沟生产队后,生产队长把我安排在贫协主任王大叔家里。王大叔为我腾出一间房子,找耒两个大木凳、两块木板,支了一张床,我把铺盖往上面一铺,就住了下来。当时驻队干部要轮流到贫下中农家中吃派饭,从村东头往西头一户一户挨着轮,每户一天交一斤二两粮票,二角五分钱。
在每户吃派饭中,不但能了解很多情况,而且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能增进和社员之间的友谊感情。不管轮到邢家,我就像主人一样挑水、劈柴、扫院、见活就干,吃饭时拉家常,谈当前形势及生产生活,想到那里就说到那里,互相之间无抅朿,社员们笑着说:“你真和我们是一家人。”从此敢和我说真心话,从聊天中,我知道生产队里有好多能工巧匠,有会做豆腐的,会做粉条的养猪的养蜂的……我把这些情况反映给队长,通过队委会和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研究,顶住种种种压力,不到半个月时间生产队里就办起了豆腐坊、粉坊、养蜂、养猪场。当年仅这几项收入,使人均增收三十多元,秋后粮食获得大丰收,过年社员每家每户分得粉条15斤,豆腐10斤,猪肉8斤,蜂蜜4斤,社员们高高兴兴地过了一个美滿幸福年。年终评比生产队也成了全乡的生产先进队,我也评为乡里的进工作者者。
我退休后上了县老年大学,到县老干部局通讯组操劳写作,我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洞察社会,感悟人生,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现中国梦作贡献。我一生经历了苦难的童年时代,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度过了艰辛磨炼的中年时代,又迎来了美滿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一生亲眼见证了战乱时期民不聊生,建国初期的艰苦生活,改革开放后祖国70周年的辉煌成就,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一生为“清凉绿色秀美幸福新陵川”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作出新的贡献!
(陵川县老干部局通讯组 郭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