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夕阳红 > 老骥先锋行 > 团队发挥作用展示

晋城市党建研究会发挥作用情况展示

发布时间:2022-07-29 09:06:21 信息来源: 晋城市老干部信息网

晋城市党建研究会



——率先在全省实现“五个第一”

——“356工作法”获省委组织部创新项目奖

——先行先试探索实施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化管理

——被省党建研究会单独授予“党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称号

——晋城市党建研究会成立15年来,先后完成全国和省重点课题175件、自选课题340余件,其中获全国党建研究课题奖20件、省级课题奖226件......

十五年来,党建研究会的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批又一批成果。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能够和一大批党性强、站位高、有能力、作风硬的退休老同志一起,为从严治党贡献一份力量,真的是难能可贵。正如省党建研究会会长朱先奇在去年莅临指导晋城市党建研究会换届时所讲的:“晋城市党建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其课题数量和质量始终处于全省市级党建研究会的第一方阵,一个不可忽缺的原因是这里有一支老中青结合融洽顺畅的党建研究队伍。”

先行先试 齐头并进

筑牢组织基础

2007年1月,晋城市党建研究会率先在全省成立。参加会议的省市领导鼓励我,好好干,争取把晋城市党建建研究会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我顺口答应了。但应允易做事难,党建研究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知道该从哪里抓起?好在有一批曾长期一块儿工作且志同道合的老同志,我们商量后,大家都觉得应该首先从健全组织抓起。但当时在县区成立党建研究会,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先例。我们就先行先试,率先在泽州县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党建研究会。随后,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各县区组织部积极配合,通过4年多的努力,六个县市区的党建研究会全部成立。接着,我们又在市直机关成立了党建研究专委会。

至此,晋城市党建研究会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五个第一”,即:第一个率先提出成立县级党建研究会,第一个县级党建研究会在泽州成立,第一个实现县级党建研究会全覆盖,第一个在全省率先成立机关党建专委会,第一个在全省实现县级先进党建研究会表彰全覆盖。2012年10月,省党建研究会在晋城市召开现场会,我代表晋城市党建研究会作了经验交流,省党建研究会要求推广晋城经验,一年实现全省县级党建研究会全覆盖。

发挥优势 为党发声

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市党建研究会的同志们大都是从市委党的职能部门包括组织、宣传、机关工委等单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对党的宣传工作比较熟悉、比较热心。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党的重大事件和重大会议,配合市委党建职能部门开展宣讲宣传活动。15年共宣讲达千场,听众达到十多万人次。

党的十七大闭幕后,市党建研究会在全市开展了“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十八大、十九大闭幕后,我们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百人千场”宣讲活动。大家认真备课,带头深入基层,涌现岀了许多优秀先进个人。市委老干部局充分利用我们这支退休老干部队伍的优势,成立了老干部宣讲团,每年都要明确中心内容,组织深入到社区、农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重点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生动的事实、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宣讲,效果好,影响大。省委老干部局专门到晋城了解总结经验做法,并上报省委组织部和全国老干部局,受到省委组织部及中组部的赞扬和宣传推广。

总结探索 不断创新

健全制度体系

坚持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先后制定了常务理事会和理事大会制度,以及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课题调研、课题协调、课题评审、课题表彰等制度。在实践中形成了“356”工作法,即:“三支队伍”,一是担任现职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二是长期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并热心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专家,三是退休或离职不再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共有100多人参与。“五项长效机制”,一是课题立项和责任确定机制,二是对重点课题深入调研、反复组织讨论的成果形成机制,三是在逐级审核基础上的课题成果申报机制,四是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严格评审机制,五是对获奖成果实行表彰奖励机制。“六条成果转化渠道”:一是通过专题调研破解成果转化中的难题,二是通过组织推动,使研究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三是通过成果交流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氛围,四是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基层实践。五是通过深入宣讲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六是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推动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我们的“356工作法”,获山西省委组织部创新项目奖。创新是党建研究会常抓常新的根本所在,除组织、制度创新外,我们狠抓党建研究队伍的培训,在晋煤集团、城区、高平等县区及市委组织部等市直单位举办党建研究培训班,以增加党建研究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同时还利用座谈会、课题协调会、课题评审会等形式,以会代训,大大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能力和素养。2018年,我们又制定了《课题项目化实施办法》,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拓展了党建研究的领域,打破了地域、部门的壁垒,增加了人们对党建研究的关注和参与度,去年就有天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有关课题的研究。

根植基层 调查研究

打造党建研究“晋城特色”

每次接到省和全国党建研究会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我们都要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到基层走村串户,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每个课题都要召开10次以上座谈会,听取上百人意见,多次讨论、反复研究,几易其稿。对晋城市党建研究会的做法和经验,我归纳了四句话:“联系实际定课题,深入调查找根据,认真撰写细打磨,反复研究出精品。”这是晋城党建研究能出成果的秘诀和基石。

十五年来,我们先后完成全国和省重点课题175件,自选课题340余件,晋城市自选课题1250余件。获全国党建研究课题奖20件,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9件。获山西省课题奖226件,其中:一等奖57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76件、优秀奖3件。有4个县市区党建研究会在全国获奖,6个县市区均先后获得过全省一等奖,课题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领先地位。我们撰写的“关于加强党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领导的课题研究”,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被中组织部《组工研讨》刊用并选入全国党建研究会优秀课题汇编。我们的课题报告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共产党》杂志、山西省的《前进》《支部建设》等多家杂志上刊载。山西省党建研究会单独授予晋城市党建研究会“党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称号。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市走出了一条具有晋城特色的党建研究新路子。

这些沉甸甸的成果后面,是各级党建研究工作者的真诚付出,是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努力的结果。其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是一大批过去长期做党务工作的老干部,如李向阳、裴余庆、秦生龙、侯晋容、李锁江、郭丑塔、陈玉峰、田国太、张留祥、司坤元、韩富长、王志敏、王志忠……

如今按照组织安排,我们从党建研究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被聘为顾问,大家有一个共同心愿,岗退心不退,还要继续为党建研究工作尽一份心,出一点力,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来源:太行晚报


电话:(0356)219522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台西街

版权所有:中共晋城市委老干部局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